中国鸡尾酒文化的发展历史
有如穿衣吃饭,混合饮品是人类本能使然。中国古代就有记载不同的混合饮料,大多强调保健功能,如金银花熟茶用于清热解毒,适合夏季饮用。
欧洲混合酒饮据记载可以追溯到15世纪。鸡尾酒一词最早诞生于1806年,真正受关注在禁酒令时期。从1920年法令正式实施到1933年结束,期间在美国公开场合饮酒属于违法,所以那时候出现了各种隐藏的酒吧,使用各种密码暗号才可以进入,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故事背景正是这个时期。
中国的鸡尾酒文化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鸡尾酒最初出现于国际酒店的酒吧内,当时主要消费群体是入住酒店的外国顾客。由于属于新兴行业,当时的调酒师对于酒品的认识很有局限性,例如金酒,仅知道是以杜松子为原料制作的烈酒,以及伦敦生产的干型金酒,但对于金酒的酿制方式以及材料的选择,从未深究。当时中国消费者甚少消费鸡尾酒。总的来说,当时鸡尾酒文化在国内处于萌芽阶段。
1996.2006年期间,是花式调酒与夜店鸡尾酒的天下。
跳舞酒吧的兴起带动一系列夜店鸡尾酒诞生,像我们熟知的B52、喷火林宝坚尼等就是这个时代的经典。配合跳舞酒吧的音乐与灯光,这类夜店鸡尾酒的特点是颜色鲜艳、火花四射,吸引眼球,同时制作简单、口味多偏于水果与糖果味道,多为吸引年轻的消费群。这个时期进入人们视野的是“红酒+雪碧”以及“芝华士+绿茶”。
这个时期的另一个特色是花式调酒。各大调酒比赛赛场,各地区的餐饮文化会展以及各种开业、宴会与品牌活动,甚至地方春节联欢晚会中都可以看到花式调酒师的身影。炫目精彩的表演瞬间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以至于人们对鸡尾酒以及调酒师的认识等同于抛瓶子与喷火、分层。一句“你会喷火吗”估计能引起许多调酒师共鸣,这个也是我们中国鸡尾酒发展的一个见证。
2007.,花式调酒达到巅峰,也是转折的时间点。有的调酒师注重表演的形式超过了酒品的本身,本末倒置,甚至有加剧的趋势。经过长时间的“关注”,人们已经懂得鸡尾酒,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视觉享受了,当初蹦起来的年轻人也成熟沉稳下来。关注杯中物和品味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专注鸡尾酒的酒吧与优质鸡尾酒步入人们视线,加上有了强大的酒商推动,中国鸡尾酒被注入新的动力,经典鸡尾酒的比赛与培训开始遍布大江南北。
这个时候,“芝华士+绿茶”届满荣休,单一麦芽威士忌登上舞台。中国酒开始了经典鸡尾酒吧与威士忌酒吧的道路。
我正好经历了这里的一切:对金酒一无所知的调酒师,会分层会“喷火”的调酒师,离开吧台加入管理层从运营角度去管理调酒师的“调酒师”,学习咖啡的调酒师,走南闯北与调酒师分享风味搭配与新创意的“调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