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酒俗
旧时民间的喜庆活动,往往从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并且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时间几乎长达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酒自始至终是必不可少。春节中有三个重要的部分,就是送灶,守岁,元宵节。“送灶”一般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据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驻凡间的一个神,负责监督全家的言行,掌管全家的吉凶祸福。每年腊月二十三日这天,灶神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这户人家的情况,所以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送他上天,同时祈求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言好事。所以在送灶神前,人们先要祭灶神,在灶神爷面前先要放上供品——酒、水果和麦芽糖。酒是为了使他醉,免得他多说话,糖是为了粘住灶神爷的口,免得他多开口,然后点上香烛,祈祷一番,祭祀就算完毕了。
除夕夜是旧岁之末新年的开始,按照我国的民俗习惯,在这一夜是不能睡觉的,这个就被称作“守岁”。在守岁的时候还要喝酒,这酒就称“守岁酒”,它在古代的时候也称为屠苏酒。“屠苏”原是草庵之名,相传古时有一人住在屠苏庵中,每年除夕夜里,他给邻里一包药,让人们将药放在水中浸泡,到元旦时,再用这井水兑酒,合家欢饮,全家人一年中都不会染上瘟疫,后人便将这酒称为屠苏酒。饮屠苏酒始于东汉,一般饮酒总是先老后小,长幼有序,唯有饮屠苏酒可以反其道而行,先小后老,先幼后长。
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的生日,所以过去人们向天宫祈福,必用五牲、果品、酒供祭。祭礼后,撤供,家人团聚畅饮一番,以祝贺新春佳节结束。在这一天,大街小巷处处挂满各种花灯,到处都是欢颜笑语,喜气洋洋。这一天,各家各户习惯吃“元宵”,元宵又称汤团,取团团圆圆之意,其次是饮元宵酒,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再次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