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祭
腊祭一般在农历十二月的“腊月”举行,在古代“腊”通“猎”,人们猎兽以祭祀祖先,敬酒献诸神,祈祷丰收,避灾迎祥,这种祭祀缉私就被称为“腊祭”。
据史载,春节风俗就来源于远古的腊祭,而腊祭原是神农氏时代“索神鬼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的岁终祭祀。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化为过年的习俗。在《诗经》中就曾写到: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在诗中历数了一年中辛劳的日子,舒缓地叙述了在年终的农闲和年的味道。
年是传说时代的丰年,到了夏朝时则转化为岁的说法,其意思是翻过这一段时间,春天就到了,而在这个时候以酒进行的祭祀就叫腊祭。到了商朝时候,呈现在殷墟里的文字,叫腊祀,说的是一年的时间将尽,该举行仪式,答谢神灵,而且在当时这个日子被编入了史册;周代,腊祭开始叫年,在《谷粱传宣公元年》里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