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还有五祀,五祀是指祭祀门、户、井、灶、中,也有作户、灶、中、门、行的。
古人把五祀与五行、四季、五脏相互搭配,春祀户;
夏祀灶;季夏(六月)祀中(中室);秋祀门;冬祭井。
在汉魏时,则按季节行五祀,并且在孟冬之月总祭一次。
到了唐、宋、元时,又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中、国门、国行、泰厉、户、灶,其中司命是宫中小神,它主督察人的年寿、行为、善恶;泰厉是无人祭奠的野鬼,主管人的生杀。
明、清两代,仍祭五祀,于年末在太庙西庑下合祭。
到了清康熙时,则免除了门、户、中、井的祭祀,只在腊月二十三祭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