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为什么被称为“紫禁城”?紫禁城与“紫微星”有什么关系?
1407年开始,明成祖朱棣下令在北京修筑故宫,历时14年修成。后来,明清诸皇帝多有扩建,最终成了现在的规模。故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宏伟的皇宫,到皇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过。故宫又名紫禁城,将它命名为紫禁城,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与紫色有关吗?
去过紫禁城的人就会明白,向来以红黄标榜尊威的皇家宫殿,自然以红砖黄瓦为主要色系。用“紫”来定名,与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关。
古人喜欢夜观天象,因而经常将一些天文现象与生活联系起来。古代的天文学家把天上的恒星分三垣、二十八宿以及其他星群。通过观察,古人发现,三垣之一的紫微垣在三垣中间,位置几乎不变。它的周围,有北斗七星,以及其他恒星围绕,形成群星拱卫之势。因而,古人就把紫微星看作是“星帝”,有“斗数之主”的称号。
古人所说的紫微星其实就是北极星。这么命名并不是因为它是紫色的,而是因为它位居中正。人们认为,它所在的位置就是天帝住的地方紫宫,是天地中央。封建帝王登基即位,以天子自称,善于游说纵横的人便以紫气东来,福光满天来迎奉。这就为皇权增加了神秘色彩。帝王为天子,于是,帝王的宫殿便以“紫极”“紫垣”等来命名。紫禁城的称呼便由此而来。
紫禁城的修建,不仅体现了古代的封建宗法礼制,还参考紫微垣的天体分布来进行设计。其中轴线上从前到后坐落着三殿、三宫和御花园,两边又筑殿宇楼阁。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不仅规模宏大,屋宇众多,还在周围筑起10米多高的城墙,四面修筑高大宫门,墙外是宽达52米的护城河。朝廷规定,进出紫禁城的人员都要经过严格检查,除了宫女太监,大臣都要经皇帝宣了才能入内。如此体现皇家威严的帝王之都,黎民百姓只能远远观瞻,帝王之都成了名副其实的禁地,因而人们便将故宫称为“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