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其中的“五湖四海”具体指哪些地方?
《论语·颜渊》中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吕岩《绝句》中有:“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两处都使用了“四海”一词。周游列国的孔子见多识广,料想必定到过四海,以道家精神修身养性的吕岩,也应能遍览五湖。但是,这五湖四海具体指什么地方呢?
关于四海,从古至今有很多说法。汉代的刘向在《说苑·辩物》中认为“环绕九州之地为四海”;《尔雅·释地》认为:四海就是《礼记·祭义》中提到的“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虽然没有指出明确海域,但是这一说法的提出,也为后来人们划分四海提供了参考。到了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解释道:“四海一也。”意思是说四海是一个整体,代指天下。
关于五湖,说法更是各不相同,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说五湖指的是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司马贞又提出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湖为“五湖”……一时之间关于五湖四海的说法众说不一。
时至今日,人们对五湖四海做了进一步阐释,其在地理上的定位相对缩小,并且有了具体所对应的湖泊海洋。五湖即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四海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又因为在其从古至今的演变中,包含了广阔疆域的意思,人们便借五湖四海代指全国各地。更广意义上说,“五湖四海‘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本国,而是指全天下。
沧海桑田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是曹操的《观沧海》中的诗句。诗中提到了沧海,那么沧海指的是哪里呢?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又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沧海并无对应海域,而是大海的泛指。沧海桑田是指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内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着,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的缓慢移动,板块与板块间的运动造成了地形地貌的改变。因而,当海陆板块相互作用时,海陆位置就会发生变化,原来是陆地的地方可能会成为海洋,原来是海洋的地方可能会成为陆地。于是,整个世界像是被重新创造了一番。后来人们就用沧海桑田来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