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挂杯与红酒品质的关系
正因为从挂杯现象中可以看出很多红酒组成成分上的东西,所以许多人喜欢通过观察“酒泪”去判断红酒的品质,以为挂杯的密度越高,流动速度越慢,持续时间越长,葡萄酒的品质越高。那么这观点到底正不正确呢?
首先要说,这判断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从本质上看,挂杯现象的出现,必然要是100%葡萄汁酿造的红酒才可能产生,那些勾兑明显的、掺水太多的假冒伪劣商品,痕迹晃两下就没了,几乎不可能挂杯,因此从这一环节起码能看出酒的真假。其次挂杯现象明显的红酒,必然是酒精、糖分和甘油等成分的含量较高的,喝起来酒体醇厚、口感丰腴。
但是挂杯却从来不是,也永远不会成为评判红酒质量高低的得分标准。因为挂杯与红酒的酒体有关,而不同种类、不同庄园出产的红酒,酒体是各有标准的,互相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
就像我们拿一杯酒精含量达14%的加州金粉黛,去对比酒精含量只有12.5%的勃艮第黑品诺,如果单看挂杯,肯定是金粉黛完胜黑品诺,但是后者的价值却是前者的十倍还多!
这就是挂杯的缺陷了,它作为一种科学现象,只能根据“酒泪”的密度、流动速度和持续时间来判断酒精、糖分和甘油含量的高低。但是红酒的评价标准中,各种成分的平衡,香气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口感的丰腴性和均衡性、色泽的优雅性、余韵的持续性等都是更重要的因素,这些却跟挂杯没关系,更多依靠的是品酒师的嗅觉和舌尖。
而且,当初旋转酒杯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观察挂杯,而是为了让酒液旋转起来,加快香气的释放。与其过多地把时间浪费在观察杯壁,倒不如把鼻子深入杯口去捕捉那转瞬即逝的浓烈香气,这才是品鉴红酒的正确步骤。
挂杯,红酒的眼泪,只是一个美丽的误解,靠它并不能真正看出红酒品质的高低,综合考虑才能找出真正的佳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