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间接言语行为?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经常使用间接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意图。例如,人们很少用祈使句表示请求,而是经常使用疑问句或陈述句等间接方式提出要求。试看下例:

(8)能借支笔用一下吗?

(9)现在电脑降价了。

从句子的形式来看,上述两个例句的施为用意分别为“询问”和“断言”,但实际是“请求”(借笔和要求买电脑),这两种请求是分别通过询问可能性和描述客观事实的言语行为来完成的,属于间接言语行为。塞尔将该类语句中的“请求”称为“首要言外行为”(primary illocutionary act),“询问”和“断言”为“次要言外行为”(secondary illocutionary act)。当以上疑问句用来实施“询问”和“断言”行为时,语句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为直接的,就是直接言语行为;用来实施“请求”言语行为时,语句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就是间接的,就是间接言语行为(Yule,1996:55)。

塞尔区分了两类间接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例8)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例9)。

前者指在特定的文化规约下,某些言语行为已经固化为另一种言语行为,可以通过特定的语言结构来识别,例如“能…吗?”已经固化为汉语的请求类言语行为程式。后者指的是间接言语行为没有固化为某一种言语行为,听话人无法从语言形式推断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义,只有借助语境才能确定。实施间接言语行为,说话人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说话人的愿望,听话人做某事的愿望和能力,听话人是否有做某一行为的理由等。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表明,语句结构和其施为用意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无论是话语产出还是理解,语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听话人要依据语境才能理解语句的施为用意。关于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动因,托马斯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增加或减少话语的趣味性;增加话语的信息力度;避免两个或多个目标相互冲突;出于礼貌或面子的考虑。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iaoyi.com/17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