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称呼语的语用功能

在一次言语行为过程中,某个称呼语可能具有一项或多项功能(祝畹瑾,1990)。称呼语具有三种通常同时体现的功能:呼唤或招呼功能、评价描述功能和话语提示功能。在扩展的陈述性话语里,称呼语往往是进入主题或转移话题的一个标志。

1.呼唤或招呼功能

即引起对方注意或明确话语指向的功能(祝畹瑾,1990)。例如:

(5)“ 雷参谋 !请坐。——是找  甫罢,刚才出去。”“我看见他出去。 吴夫人 ,他留我在府上吃过夜饭再走。”

(茅盾《子夜》)

“雷参谋”在这里就是招呼功能,而“吴夫人”则明确了话语指向。

2.评价描述功能

即情感表达功能。在日常言语交往中,称呼语通常也用来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态度,或抒发个人情感(祝畹瑾,1990)。例如:

(6)语境:大学一年级的小田寒假回到家,发现妈妈正独自一人在厨房背对着他专注地切菜。小田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

小田: 妈妈 

妈妈: 死孩子 !吓我一跳!

小田故意突然喊一声“妈妈”,表达了自己终于回家的兴奋和拿妈妈逗乐的调皮心情。而妈妈嗔怪地称儿子“死孩子”也是母爱的表现,体现了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3.话语提示功能

在言语交际中,为了分清话语的结构层次,同时为了提醒听话人话题已经转换,往往用一个称呼语来实现话语提示的功能(祝畹瑾,1990)。例如:

(7)“住惯了就好了。近来是乡下土匪太多,大家都搬到上海来。 四妹 ,你看这一路的新房子,都是这两年内新盖起来的。随你盖多少新房子,总有那么多的人来住。”

(茅盾《子夜》)

通过唤一声“四妹”,说话人示意对方将注意力转移到“新房子”这个新的话题上去,自然地完成了话题的转换。

称呼语不仅能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思想情感,而且能表达某种施事行为。在一定的语境中,伴之以不同的语调,称呼语能表达规劝、安慰、允诺、威胁、讽刺、请求、祝贺、赞许、嘲笑等多种含义(祝畹瑾,1990)。交际双方往往在特定语境和特定心理下通过称呼语表达特殊含义,辅助实施特定的言语行为,传递某种特殊的“语力”。因此,称呼语也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需要结合语境进行推测。例如:

(8)狗子:(渐渐地)何苦呢!干吗不接着钱,大家来个井水不犯河水?

赵老:没那个事!

狗子: 赵老头子 ,你行!

……

狗子: 姓赵的 ,你可别赶尽杀绝!惹急了我,我真……

(老舍《龙须沟》)

此例中,狗子先称呼对方“赵老头子”以示威胁,再换称“姓赵的”,向对方发出警告。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iaoyi.com/19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