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逻辑学堂 语言学 正文 下一篇:

什么是汉语的亲属称呼语?

亲属称呼是对现实中亲属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由于汉语文化对亲属的分类比较详细系统,因而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呼语自然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体系。

1.血亲称呼语

“血亲”是指与自己在血缘上有密切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汉语中最常见的直系血亲称呼语有:父母与儿女、祖父母与孙子、外祖父母与外孙之间的称呼语等。

在汉语旁系血亲关系中,自己和兄弟姐妹与父母同源,自己和姨娘、舅舅与外祖父母同源,自己和叔叔、伯伯、姑姑与祖父母同源。

2.姻亲称呼语

“姻亲”是指基于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亲属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汉语姻亲关系中尤以直系姻亲如儿媳、孙媳、女婿、孙女婿、岳父岳母、公公婆婆等之间的称呼语为典型代表。例如:

(9)石中玉见了袁老爷子同安人之后,仍是一揖到地,道:“见过 袁大爷 、 袁大妈 !”

老爷子一瞪眼道:“到现在你小子还叫大爷、大妈吗?”

“老……”

“丈人,丈母娘!”

“是! 岳父 、 岳母 !”

(秋梦痕《索仇门》)

在例(9)中,石中玉对二老从“袁大爷、袁大妈”到“岳父、岳母”的称呼语变化,表明其对此姻亲关系的接纳和确认。

3.干亲称呼语

认干亲,即一方父母认对方子女为义子、义女,这在我国是一种民间礼俗,除汉族以外,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也有认干亲的习俗。认干亲之后的交往,大都比较频繁,而且都仿照真正亲属的交往方式,形成比较固定的亲戚关系。所以,现代汉语亲属称呼语中就产生了一类特殊的称呼方式,即干亲称呼语,例如“干爹”“干妈”“干女儿”等。

(10)林桂生却拿帕子擦了擦眼睛,悲凄地说:“可惜我从小就没有了 爹妈 ,孤苦无依,没人亲没人疼的。 老太太 ,如果您不嫌弃,我就认您做个 干妈 吧!”何老太太开始还有点推托,但林桂生一张甜嘴巴子, 何妈妈 长、 何妈妈 短的,叫得老太太满心欢喜,不出几个小时,老太太便认了这个 干女儿 。成了干亲,放人的事就好办多了。

(王俊《杜月笙野史》)

例(10)中,林桂生先是称呼对方“老太太”,表明认干亲的意愿后,便改口称对方“何妈妈”,待对方认可后,双方就建立了“干妈”和“干女儿”的干亲关系。

4.拟亲

现代汉语亲属称呼语中另一类常见的称呼方式是拟亲属称呼,是指用亲属称呼方式来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受文化传统、习惯等的影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也会使用拟亲属称呼。例如,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会使用“师父”“师母”“师兄”“师姐”“学长”“学妹”等。

(11)师母手脚利索,不一刻猪头已然下锅,虽然不像后世有诸多调料,只是白水加点盐巴,却也香气扑鼻,引得人食指大动。

“你们三个先喝着,一会就好,一会就好……”师母笑眯眯的,一迭声说道。

“ 师母 ,不急,我们就是找老师说说话……呀,有一阵子没来看老师了。”

“你周老师教了那么多学生,也就玉成你一个人讲仁义……”

(不信天上掉馅饼《重生之衙内》)

在例(11)中,学生与老师、老师的配偶并无亲属关系,但称呼语“师母”的使用既是出于习惯,亦是中华文化中尊师传统的体现。

朋友之间为了突出关系的亲密,经常会互相称兄道弟,常用的一类称呼有“姐们儿”“哥们儿”“兄弟”“小妹”等。

在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如“李大叔”“刘大爷”“张大妈”“王大婶”“孙大姐”等称呼表现了邻里间的亲密关系,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在职场上,在适当的时候使用“王姐”“李叔”“赵姨”“刘哥”等拟亲属称呼语可以拉近与对方的距离。甚至,陌生人之间也常常会用到一些拟亲属称呼语,例如:

(12)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小小年纪居然如此有礼貌,陈晚荣一见之下很是喜欢,坐了下来:“谢谢你,小朋友。”“ 叔叔 ,不用谢。”

(殷扬《化工大唐》)

从礼貌的角度,我们一般称呼陌生老人“爷爷、奶奶”,称呼陌生长辈“叔叔、阿姨”等。这种称呼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显得亲热,显得礼貌又不失尊敬。这些称呼在陌生人之间广泛地被使用着,可以说,这是亲属称呼语泛化的一种现象,也是亲属称呼语的一种扩展用法。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iaoyi.com/19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