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宦官能做监军,宋朝宦官能做最高军事统帅,这是怎么回事?
宦官是指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东汉、唐或宋末都曾出现过宦官专权的局面。中国唐朝时期,宦官可以外出监军,宋朝时宦官童贯曾作为最高军事统帅征讨辽国。为什么宦官会有这么大的政治影响力呢?
唐朝宦官权力有个逐步膨胀的过程。唐太宗在位时期,鉴于前代宦官干预朝政的历史教训,对宦官限制非常严厉,宦官只是“门阁守御,庭内扫除,廪食而已”,稍有不轨便会遭到严厉的惩罚。武则天执政时,集权于内廷,以牵制外朝的功臣宰相,内官用事开始增多,但并没有形成气候。中宗复位后,韦后当政,为了扩大内朝权势,开始大力发展阉人势力,授予宦官品爵人数增加到3000多人。中宗还派宦官外出监军,开唐代宦官监军的先河。同时,各派政治势力为了窥测上意,探听消息,纷纷巴结拉拢宦官。李隆基为消灭韦后势力,就利用过宦官高力士等人。这说明宦官作为一股政治力量已不可忽视。
唐朝末期,从唐穆宗以后到唐亡的8个皇帝之中,有7个是宦官拥立的。皇帝为了保住帝位,也只得巴结、纵容宦官,如宦官杨复恭以拥立昭宗有功,自称“定策国老”,骂唐昭宗为“负心门生”,昭宗也无可奈何。“甘露之变”则是宦官专权的典型事件,一日之内600多名朝臣被杀,皇帝也被宦官软禁。
北宋宦官数量也有个膨胀的过程。据宋史记载,开国时纸面上的数字为“初定天下,掖庭给事不过五十人”,仁宗皇祐年间,纸面的数字升到了180人。南宋的李纲《厚德录》卷记载:仁宗晚年,实际的宦官人数已经超过了4000人。北宋徽、钦二朝宦官人数达到高潮,“动以数千”计。北宋的宦官不仅可监军,还可出使和领兵打仗。
宦官专权与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密不可分。有时候皇帝为了向外戚夺权,不得不倚重宦官。宦官在皇帝年幼或耽于淫乐时,就可能把持朝政,欺上瞒下,实现专权。唐宋时期,宦官监军制度使其发展了自己的势力,明朝的东厂和西厂也是直接归属太监统领的暴力机关,所以出现宦官专权也就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