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汉语的非亲属称呼语?

现代汉语称呼语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非亲属称呼语,常以三种形式存在:姓名称呼语、职衔称呼语、社交通用称呼语。

1.姓名称呼语

作为称呼语的一种形式,姓名称呼语有着很强的符号性,表现为在称呼的过程当中出现姓氏或者名字中的某个成分。例如:

(13)周卫国感激地说:“谢谢团长!”

邱明沉声说:“ 卫国 ,三连一直就是我们独立团的尖刀,希望你能够让这把尖刀变得更锋利!”

周卫国肃然说:“团长,我保证,三连永远都是尖刀!”

(业余狙击手《抗日特种部队传奇:特战先驱》)

在例(13)中,团长对战友周卫国只称呼其名不称呼其姓,这种称呼的方式常见于父母与小孩、亲戚、恋人、夫妻或者亲密的朋友、战友之间,表达了一种亲密的感情。这样的称呼也起到了拉近距离的作用。

只呼名的情况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名只有一个字,通常会叠加一个相同的字,例如:亮亮(孙亮)、婷婷(李婷)、悦悦(张悦)等,这也是现代汉语的一个特点,与音韵学有关,叠加一个相同的字不仅符合人们说话的习惯而且也表达了一种亲密的情感。

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姓名称呼语叫变异姓名称呼语,即称呼年纪大一些的叫“老王”“老方”“老钱”等,称呼年轻人为“小张”“小陶”“小唐”等。例如(陈新仁等,2013):

(14)“ 季老 ,我提前给您祝寿了。”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的病房,温家宝趋步向前,握住了季羡林先生的手。

在例(14)中,温家宝总理称呼季先生为“季老”以示尊重。在学术界,人们对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常常称“某老”或“某老先生”。“老”字没有贬义,而是含有尊敬和推崇的意思。

2.职衔称呼语

另外一种非常普遍的称呼语就是职衔性称呼语,它又分为职业性称呼和头衔性称呼两类。常用的职业性称呼语有:经理、会计、教练、律师、护士、医生等。例如:

(15)杜荣林不知靠着哪一种感觉来分辨出这里边的一个人,一个护士姑娘的存在。他说:“ 秦护士 ,你来。”秦护士惊讶不已:“我没出声啊!”

(杨少衡《海峡之痛》)

在例(15)中,杜荣林称呼对方“秦护士”,凸显了对方的职业身份。此类职衔性称呼语前都可加上对方的姓氏,如马会计、张老师、丁教练等。

头衔性称呼语一般附着在人名当中,用来表达对该人物的敬仰或标志该人物的某种身份、专业或学术资格,可以分为:官衔(如“省长”“科长”“主任”等)、军衔(如“上校”“元帅”等)和学衔(“教授”“院士”等)。

3.社交通用称呼语

社交称呼又可以理解为礼貌称呼,主要被用于社交场合中,包括以下一些称呼的形式:“同志”“先生”“小姐”“女士”“师傅”等。这些词可以直接用作称呼,也可以附加一些成分,例如:上官小姐、马先生、刘师傅等。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iaoyi.com/19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