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汉语称呼语系统中的缺位现象?

汉语称呼语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地位分等,使得称呼语在不同年龄、性别、职衔等方面均有不对称性(姚亚平,1995;郭熙,1999)。

首先,男女对称称呼语的缺位。在汉语社会里,人们通常对老师或师父的妻子尊称为“师母”。但是,如果老师或师父是女性,她们的配偶就无法称呼了,因为我们很少会听到称呼女老师的丈夫为“师公”。此外,一些职务、职称的男性配偶都有相应的称呼语,而几乎没有对应女性的配偶的称呼语。

其次,长幼对称称呼语的缺位。现代汉语中长辈或年长称谓大多都可以直接作称呼语,而晚辈或者年幼的亲属称谓则相对较少直接用作称呼语,如“孙子”“侄子”“外甥”“儿媳”“弟媳妇”等。关系称谓中,下级称谓,如“徒弟”“学生”“雇员(下属)”等,一般也较少直接用作称呼语。

再次,地位称呼语的缺位。在现实的交际中,人们只选择在大众心目中有一定地位的名称,比如“老师”“医生”“教授”“局长”等,作为称呼语,而一些社会地位较低的阶层,如“司机”“理发员”“清洁工”“菜农”等,人们就不好用他们的职业作称呼语。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iaoyi.com/19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