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五大名庄历史:拉菲、玛歌、侯伯王、拉图、木桐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波尔多城始建于加龙河边,吃的就是水运贸易这口饭,早在古罗马时期,波尔多就靠着海运便利成为了葡萄酒的集散地。
波尔多的五大名庄,是指拉菲(LafiteRothschild)、玛歌(Margaux)、侯伯王(HautRothschild)、拉图(Latour)、木桐(MoutonBrion),这五家堪称法国顶级葡萄酒庄。
“五大名庄”的说法出自1855年巴黎世博会,当时的法国当政者是拿破仑三世,他之所以要召开世博会是受了英国的刺激。19世纪是属于大英帝国的时代,维多利亚女王和她丈夫阿尔伯特想充分展示头号强国的实力,所以在1851年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为了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和接纳展品,英国人建造了“水晶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钢铁玻璃建筑。我最早听到“水晶宫”这个名字是由于足球,水晶宫队是英国历史悠久的足球队,中国足球运动员范志毅和孙继海都曾在水晶宫队效力过,年长一点的球迷朋友对此应该并不陌生。
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非常成功,让英国人大赚了一笔。但博览会本来是法国人发明的,也举办了不少次,首次世界性的博览会被英国人抢了先,这让拿破仑三世极为愤怒,于是在1853年,他下令两年后在巴黎举办世博会,全国上下开始悉心筹备。
1855年4月,也就是世博会召开前的一个月,受勃艮第人的启发,拿破仑三世突然想到葡萄酒,于是,发布命令给波尔多商会,要求整理出一个波尔多美酒排行榜,借世博会好好宣传一下。法国的强项一是艺术,二是农业,农业上最强的就是葡萄酒,这的确是个千载难逢的宣传机会,但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若按级别排名,操作起来肯定得罪人,因为谁都想当一级酒庄。
世博会近在眼前,波尔多商会觉得这事儿很棘手,办不好皇帝问起罪来谁也担不住。思来想去,索性把皮球踢出去,这个难题就被转交给了波尔多葡萄酒经纪人联合会。经纪人联合会是个民间组织,由活跃在生产商和销售商之间的经纪人构成,类似今天的房产中介,他们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不到两周便出炉了一份享誉全球的美酒排行榜——“1855年列级酒庄分级体系”。这份美酒排行榜总共包含57家酒庄,分成5个级别,位列一级酒庄的有4家,就是我们熟知的拉菲、拉图、玛歌和侯伯王。木桐当时并非一级酒庄,至于木桐从二级庄升为一级庄的故事,后面会详细介绍。
1855年世博会是法国举办的第一届也是历史上第二届世界博览会,波尔多美酒排行榜如期出炉。世博会是个巨大的宣传平台,迅速提升了世人对波尔多葡萄酒的认知,消费者也有了更便捷的选酒方式,只需按照级别购买即可。1855年分级的意义十分重大,波尔多葡萄酒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