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五大名庄之一木桐与艺术酒标的故事
木桐酒庄有两个话题最令人津津乐道,一是由二级酒庄升为一级酒庄的传奇故事,二是由世界顶尖艺术家设计的精美绝伦的酒标。
1973年,木桐从二级庄升为一级庄,促使其成功升级的是酒庄的主人菲利普男爵。酒庄升级需征得别人同意,菲利普男爵挨家挨户去说服1855年列级酒单排行榜上的所有酒庄,唯一不同意木桐升级的,就是他的亲戚拉菲。虽同属罗斯柴尔德家族,但两个酒庄的家族成员之间有矛盾,不过,拉菲最终还是被男爵不懈的努力打动了。1973年,法国农业部批准木桐升为一级庄,当时的农业部长是后来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他极爱葡萄酒,欣然做了顺水人情,促成了历史性的酒庄升级。为了纪念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木桐邀请大名鼎鼎的毕加索为1973年份的木桐创作了《酒神祭》,这是木桐最广为人知的一幅酒标。
木桐的艺术酒标传统始于1924年,这一年的酒标上写有一句话:酒庄装瓶。酒庄装瓶在今天看来很平常,但在当时却极有开创性。在那个时代,酿酒的不参与销售,卖酒是由酒商来完成的,酒被装在橡木桶里转到酒商手中,谁也看不出来桶里是什么酒,酒商说拉菲就是拉菲,说木桐就是木桐,很多奸商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常说中国人造假,实际上,名酒造假恰恰是法国人自己最先干的。木桐的早期产品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酒标,其实都是酒商贴的,乱七八糟,有的甚至连酒庄的名字都拼写错了。市场不规范对品牌是巨大的伤害,为了规避这种现象,木桐率先决定不卖散酒,而是自己印标,自己在酒庄装瓶,再把瓶装酒卖给中间商。造假成本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假冒伪劣,这与今天的防伪技术理念是一样的。
在数十位为木桐作画的伟大艺术家当中,有两位是极有声望的华人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堪称经典。1996年份的酒标作者是艺术家古干,2008年的酒标出自艺术家徐累之手,从事绘画艺术的有志青年可以将此作为目标。要说明的是,给木桐作画没钱可拿,但也并不白干,报酬是两箱价值不菲的木桐,当然无形的价值是世人的关注。除了木桐,也有其他一些酒庄经常邀请艺术家设计酒标,比如说庞狄莎(Pont Des Arts)邀请了很有名望的华人艺术家赵无极做了系列酒标,还有岳敏君创作的“笑脸”系列也成了庞狄莎的酒标。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在二战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十分悲惨,二战结束的年份,也就是1945年,木桐需要做点文章,这一年的酒标上有一个大大的字母“V”,寓意着胜利(victory)。
最有意思的是1993年份,这个年份的酒标有两个版本。原版上是用铅笔素描画了一个裸女,这款酒出口美国时遇到了障碍。美国人说:“裸女涉及色情,所以对不起,我们不能进口。”为了进入美国市场,木桐保留了酒标的下半部分,把上半部分的裸女抹掉了,这就有了第二个版本。
如果碰到1993年份的木桐,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把两个版本放在一起喝,想来也有点儿意思。老实说,这幅画看起来与色情真没什么关系,那美国人为何保守到对素描画都上纲上线呢?
实际上,美国这个国家对酒的监管近乎变态的严格,例如法定饮酒年龄高达21岁,很多地方周日不得卖酒,对酒的购买数量进行严格规定等等。从1919到1933年,美国实行了长达十几年的全民禁酒令,所有酒的生产、运输和销售全是违法行为,这对美国人民看待酒精饮料的态度有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