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一词是怎么来的?“冷战”词语的来历是什么?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个名词,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公元1945~1990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冷战”这个词起源于公元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说。此外,公元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间接表示冷战的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采取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公元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土耳其和希腊(前者因为博斯普鲁斯海峡问题与苏联关系紧张,后者的资产阶级政府则在共产党游击队打击下摇摇欲坠)受到共产主义威胁为由宣布对这两个国家提供援助,这被认为拉开冷战的序幕,同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正式提出“对苏联发动冷战以遏止共产主义”成为冷战正式打响的标志。所以准确地说,美苏冷战从公元1947年开始。
以上说的是美国,再看看苏联。战后初期苏联的主要目标是巩固在战争中的既得利益,具体点说就是使它对东欧的控制合法化牢固化,使苏联在战争中扩大的疆界得到承认,同时维护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战时同盟关系,争取外来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但是随着美国发动冷战,苏联不得不改变外交政策与之针锋相对,最明显的就是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到50年代中期,苏联的国家实力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恢复和发展,对东欧的控制也得到确立,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外向化,注意力开始向全球扩展,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这时冷战就发展到了美苏争霸的阶段。
人们一般认为,“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则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