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散文?我国古代散文如何分类?
我国是一个散文大国。与诗歌、小说、戏剧等其他文体相比,散文不但数量多,而且创作内容广,绵延时间长,时代影响大。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曾说:“中国古来的文章,一向就以散文为主要文体。”
迄今为止,中国散文已走过了约三千年的历程。甲骨卜辞是散文的雏形,而《尚书》被奉为古典散文之祖。先秦时期,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是当时极为矫健的两翼。到汉代,散文延续了先秦“文章经世”的传统,论说散文与史传散文的创作成就较高。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民族矛盾日趋激烈,除“建安文学”现出些微光芒外,散文总体上黯淡无光。唐宋时期,散文达到了巅峰,通过一系列文学运动的推动,散文的文风、文体演变迅猛,发展势头空前强劲。元代散文秉承唐宋风采,创作上主张“宗唐得古”。明清时期,散文的文体日趋多样,流派多方并存。
纵观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自先秦到晚清,散文在古代文坛上从未缺席。特别是在文道结合理念的作用下,散文与社会经济、政治局势的关系紧密,时代烙印鲜明。散文创作名家辈出,灿若星辰,先秦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汉代有司马迁、贾谊、班固,唐宋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八大家,明清有归有光、袁宏道、张岱、姚鼐等。其经典作品无不表达着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同时也记录着伟大的中华文明动态发展的历程。散文以其强大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无可替代的文化载体,在华夏文化史上闪耀着不朽的光辉。
散文流传之初,称为“文”、“文章”或“古文”,最早从文学角度提及“散文”一词是在北宋时期。当时“散文”仅指与骈文相对的散行文字。
散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而言,散文的内容包括历史、哲学、政治等一切生活领域,文体涉及韵文之外的所有文体。
从狭义而言,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文章。
古代散文的分类方式,往往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通常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写景状物散文;第二类是记人记事散文,也叫记叙散文;第三类是说理论道散文,也叫议论散文;第四类是抒情言志类散文,也叫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