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拟话本相对于唐代传奇(唐代小说)有哪些演变?
从唐传奇、宋元话本,再到明代的拟话本,这是中国古典小说演变的一个过程。拟话本通常是指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写的白话小说,题材主要来自于普通市民生活,表现市民的生活情趣与价值追求。由于明代工商业发展很快,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嘉靖以后,书坊的大量涌现,刺激了刻书业,拟话本创作兴旺繁荣。 许多拟话本直接取材于唐传奇,但又有了不少发展变化。
拟话本相对于唐传奇而言更贴近生活。唐传奇受五代志怪小说影响,所以其中的许多故事假托神仙鬼怪,而拟话本小说则更倾向于描写时事。而且,拟话本小说的取材相当广泛,除普通民众的生活外,对官场、考场中的丑恶、腐败也有所触及。
拟话本的说教功能增强。唐传奇的创作体现出明显的兴趣化特点,往往供读者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到了明代,文人成为小说创作的主角,开始强调小说的说理和教化功能。例如《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李道人独步云门》中,李清从仙界返回人间,赈济百姓,最后得道成仙,其中劝人行善、淡泊名利的教化意义溢于言表。
拟话本说教功能的增强与当时传统礼教的回归不无关系。明初统治者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加强了控制,同时也鼓励通俗文艺宣扬封建教化。在这种双重政策的引导和压力下,通俗文学作家多以维护风化、劝善惩恶为己任,这与唐传奇“作意好奇”的风格和“鬼物假托”的手法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