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发展到明清时期为什么出现空前的繁荣?
王国维对古典文学的发展有过一个经典的概括,即“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如战国的楚辞、汉代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到了明清时期,小说特别是长篇章回体小说出现井喷式的繁荣,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市民阶层的需要。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都市更加繁荣,市民阶层也更为壮大。市民阶层虽然文化水平总体不高,但是他们同样有精神方面的需求。而在这一点上,传统的诗歌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此时最能够满足市民阶层的小说,便乘势发展。
其次与意识形态的冲突相关。明清两代不断强化封建礼教以加强思想统治,但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民众中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呼声暗潮涌动,再加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宣传引导,在文学上就亟需一个寄托和宣泄的出口。这时,小说便承担起了这一份责任。
再次,出版印刷业的快速发展,也是小说迅速繁荣的一个原因。在资本主义萌芽的过程中,明清两朝的出版印刷业率先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市民阶级对通俗文学的需求急剧增长。于是,那些最能反映当时市民阶层思想和生活的小说就被反复印刷,这也极大地扩大了小说的传播范围。同时,消费市场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小说的创作,促进了小说创作和传播的空前繁荣。
当然,从传承角度来说,明清小说的繁荣也是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产物。前有唐、宋、元三代的深厚积淀,上千年的小说发展过程中在艺术方法、情节建构、语言运用、人物塑造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都为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代的一些文学家和批评家摇旗呐喊,也将创作实践拉到了一个理论的高度,扩大了影响。如李贽、袁宏道等人,他们打破传统的文学偏见,对小说等通俗文学作出极为崇高的定性和评价,在理论上为小说的发展开拓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