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对《红楼梦》产生了什么影响?
首先,《红楼梦》借用《西厢记》语言铺排情节。第四十九回贾宝玉觉得林黛玉与薛宝钗关系变好,就很纳闷,于是宝玉就借用《西厢记》来表示疑问,既有雅趣,又凸显出宝黛二人的亲近。
黛玉听了,便知有文章,因笑道:“你念出来我听听。”宝玉笑道:“那《闹简》上有一句说得最好,‘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句最妙。‘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这‘是几时’三个虚字问得有趣。是几时接了?你说说我听听。”黛玉听了,禁不住也笑起来,因笑道:“这原问的好。他也问的好,你也问的好。”宝玉道:“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说,我反落了单。”黛玉笑道:“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因把说错了酒令起,连送燕窝病中所谈之事,细细告诉了宝玉。
其次,化用《西厢记》语言创设情境。《红楼梦》中有不少场景的描写化用了《西厢记》的词曲。如第二十五回宝玉早上起来寻找小红:
一时下了窗子,隔着纱屉子,向外看的真切,只见好几个丫头在那里扫地,都擦胭抹粉,簪花插柳的,独不见昨儿那一个。宝玉便靸了鞋晃出了房门,只装着看花儿,这里瞧瞧,那里望望,一抬头,只见西南角上游廊底下栏杆上似有一个人倚在那里,却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着,看不真切。
一段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场景描写,脂砚斋对此大加赞赏,“余所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翻出者,皆系此等笔墨也。试问观者,此非‘隔花阴人远天涯近’乎?”
王实甫和曹雪芹对封建礼教扼杀人性、摧残爱情的恶行有共同的憎恶和强烈的悲愤。《老残游记·自序》中就说道:“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曹雪芹在思想上超越王实甫之处在于《红楼梦》道出了平等自由的婚姻爱情观。
当然,《西厢记》词曲优美,文采绚丽,莺莺、张生、红娘等人形象鲜明,曹雪芹在文中不止一次借宝黛之口称赞《西厢记》“词句警人”,“果然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