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起源于何时?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公认的最早的汉字,距今已有3600多年。随着考古的发展,许多学者以出土的陶文为基础对汉字起源时间做出以下推测:
1.贾湖契刻、大地湾陶文。贾湖契刻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1987年出土的甲骨契刻符号,距今约8000年,1978年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的符号,距今7000余年。
2.半坡仰韶文化的彩陶符。1921年,陕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被发现。其后出土了不少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彩陶,刻有许多重复出现的简单的几何符号。郭沫若、于省吾等学者认为这些简单的几何符号是文字。
3.陵阳河遗址的陶器符。1957年,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被发现,在随后出土的陶器上发现四个象形符号,距今4000多年。李学勤、高明等学者认为大汶口象形符号是最早的汉字。
汉字起源的渊源物有哪些?
汉字起源的渊源物历来为学者所重视。流传较广的有以下五种:
1.八卦说。认为文字起源于八卦。八卦是二进制,与“数”理和计数工具有关,而数字是原始初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2.河图洛书说。“河图”的传说发生在洛阳的孟津县,指的是“龙马负图出于河”献给伏羲的传说。“洛书”的传说发生在洛阳的洛宁县,指的是“神龟负文出于洛”献给大禹的传说,大禹据此定下九章大法以治理天下。
3.结绳说。据民俗学考证,很多原始部落都采用过结绳记事的方法。北魏先世的生活就曾是“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 结绳记事用来记录数目尚可,完整记事则难。
4.契刻说。古时双方需要契约或凭证的时候,就把一些数字符号或象形符号刻划在竹片、木片或陶器上以帮助记忆。这种形式有可能逐渐演化成类似青铜器上的族徽文或是竹简木牍之类的文书。
5.图画说。现代学者多认为汉字起源于原始的记事图画,出现了以梁东汉(认为“图画是文字的唯一源泉” )和唐兰(明确提出“文字的起源是图画” )为代表的“一元论”主张,以刘大白、郭沫若为代表的“二元论”(认为刻画和图画并存)主张,以汪宁生为代表的“三元论”(文字由物件记事、符号记事、图画记事这三类记事方法引导出来)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