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园林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古典园林以亭台楼阁、山水和植物为基本要素,融合了诗画、意境、情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技术工艺,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如《诗经》中有周文王的灵囿。中国园林技艺对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也产生过深远影响。
两晋时期,中国的园林文化已传入日本。中国的道家和佛教思想在日本园林中广泛应用,如各地园林中的“蓬莱仙岛”、“净土神山”等。唐宋以来,中国文人崇尚的自然田园文化直接影响了日本造园,这一时期日本园林呈现出闲逸静雅的风格、崇尚自然的布局。
中国园林对欧洲、美洲的园林发展也有深远影响。在古罗马时期,中国的桃树和杏树就作为园艺植物被引入西方。17—18世纪,西方人将中国的园林文化带去欧洲。这一时期,英国园林一改过去严谨的“几何布局”结构,凸显自然风格,并引入中国式殿宇、亭桥、叠石等,逐渐发展成“英中式”风格。“英中式”园林当时风靡欧洲各国,成为造园的主流。法国凡尔赛宫廷花园,至今仍保留着中式风格的叠石和石雕。后来在美国兴起的“现代园林”也深受“融入自然”等中国造园理念的影响。
中国不仅在园林建造的实践上卓有成就,影响深远,而且产生了举世公认的园林理论著作——《园冶》。作者是明末造园家计成,该书比西方的同类著作早100多年。《园冶》系统总结了中国历代的造园经验,全面阐述了造园的理论及规划、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的内容。
1983年,德国著名园艺学家玛丽安娜·鲍榭蒂在《中国园林》一书中,赞扬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此话得到世界园林界的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