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纸老虎这个词语源于何处?
“纸老虎”,顾名思义,纸做的老虎,样子虽然吓人,但却是纸糊的。比喻外强中干的人,与“庞然大物”含义同。有人说“纸老虎”一词是李鸿章发明的。在其写给曾国藩孙女婿吴永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但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因在明代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就有纸老虎的踪迹了。武大捉奸,西门庆慌作一团,潘金莲不禁大怒道:“见个纸虎,也吓一交!”当然,施耐庵也未必是“纸老虎”一词的发明人,他可能只是引用民间口语。具体这个说法是什么时候有的,已很难考证。
“纸老虎”一词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则来自于毛主席那句名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英文译为“paper-tiger”,关于这个译法,也是毛泽东决定的。1946年8月6日下午,毛主席在延安杨家岭接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当谈到“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和中国内战时,毛主席发表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当时《解放日报》的总编辑余光生同志担任这次谈话的英文翻译,会后他向报社同志介绍了见面情况,并提到“纸老虎”。由于英文习惯表达中没有这个组合词,余打算用英文中的“稻草人”代替。但毛主席看了后说:“不行,我的意思是纸糊的老虎,是paper-tiger。”
于是,这个词就伴随着那篇英文稿的发表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