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竟陵派(竟陵体、钟谭体)有着怎样的创作风格?
竟陵派是明朝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即今日之湖北省天门市)人,故被称为竟陵派。又称竟陵体或钟谭体。
明朝中叶后,前后七子拟古之风甚烈,“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成为评判诗文准则。“竟陵”、“公安”、“唐宋”三派均对其给予抵制和抨击,反对拟古之风。此外,由于竟陵派认为“公安”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他们宣扬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但他们主张的“性灵”和公安派不同。
竟陵派所谓“性灵”,指的是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