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有哪些隶属的子目?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称为“四部分类法”,也有称为“甲乙丙丁”四部的。“经部”指的是儒家学说,因为封建社会尊儒,视儒家思想为正统,所以儒家的著作被称为经,如《四书》《五经》《十三经》等。“史部”指的是记载历史兴废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如《史记》《汉书》之类。“子部”指的是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如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一类。“集部”指的是汇集几个作者或一个作者的诗文集,如《唐五十家诗集》、《杜荀鹤诗集》、《漱玉集》等等。
经、史、子、集只是四个大的部类,每个部类还有它隶属的若干子目。这种四部分类法自唐初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作为传统分类法,它在类分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书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如前所述,中国古代经典图书分为四部,即“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和顺序是在《隋书·经籍志》中最后确定下来的。依照清朝《四库全书》的分类依照,经、史、子、集分别有以下隶属子目。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谷)粱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