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提及的“六书”是哪些书?
古人将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所谓“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至于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周礼》。《周礼·地官·保氏》云:“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艺是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种基本科目。九数是关于算术的知识,六书则是有关汉字的教学,但不一定是后来的六书理论。
西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云:“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就把六书解释为造字的方法了。比班固稍后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不仅指出了“六书”各书的名称,还给每一书下了定义,举了例子。后世对六书的解说,多以此为核心。
《说文解字·叙》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