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诗与名桥如何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有人说,中国的桥都有诗情画意,古往今来,诗人词客都喜欢在桥上低吟浅唱,题笔留字。
如宋代沈与求有诗句“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霞一抹红” ,元朝陈孚有诗句“象梳两两蝉鬟女,笑拥红娇买藕花” 。
除了咏桥自身的美,还有用诗歌吟诵桥和周围景色的。如唐代白居易的诗“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 ,元代张可久的小令“长桥卧柳枕苍烟,远水揉蓝洗暮天” 。
另外,诗人们还喜欢借桥寄情,抒发感慨。如元代著名词曲作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词中渲染了一种黯淡凄凉的气氛,成为愁思的千古绝唱。
南唐后主李煜的生命绝唱《虞美人》中写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后人因而把南京秦淮河上的一座小虹桥称为“愁思桥”。
而且,我国因诗而名的古桥数不胜数。
比如江苏苏州寒山寺里的枫桥,就是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得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再比如,扬州瘦西湖旁的平山堂,堂西有座二十四桥,也是古代吟咏不绝的桥。杜牧有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