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书法对后世的书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先秦时期的书法主要表现为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以及简书等形式。这一时期,文字书写从实用性开始走向艺术化。随着文字的变革与发展,书法从最初的简单幼稚逐渐走向丰富成熟,可以从不同阶段做个梳理。
一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指远古时代“刻在龟甲、兽骨等上面的文字”,其具体可考的时代为殷商和西周。甲骨文从上到下、从右往左的书写形制开启了后世文字以及书法艺术的先河。在笔法上,甲骨文具有直笔多、方笔多、转折多、弯笔少的特点。
二是金文。金文是在青铜器、钟鼎等金属器具上铸刻的文字,又称钟鼎文。金文产生于商代,兴盛于两周,终止于秦汉。其书法艺术特征为富于造型之美,为隶书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是石鼓文。初唐发现于陕西凤翔,因其刻石状如鼓形,因此得名石鼓文,内容以记载秦国君王们狩猎游乐事件为主。
四是竹木简帛朱墨书迹。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用毛笔在玉、石、帛以及简牍上用朱砂或墨汁书写的文字。由于书写工具的改进,毛笔快写使书体由篆变隶,线条向点画转化,并出现了笔法的萌芽。这一时期的“睡虎地秦简”更具古隶特点,而且发现了后来书法家式的署名“喜”,表明书法作者不仅是书法的创作者,而且署名已经成为书法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