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器乐代表曲目有哪些?
中国传统音乐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目当属古琴独奏曲《流水》、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以及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下面分别介绍。
1.《流水》——古琴独奏曲
古琴曲《流水》是一首流传了数百年的经典作品。在众多版本当中,川派琴师张孔山的《流水》版本最具特色,也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版本。这个作品背后还有一段传说。相传琴师俞伯牙在一次出使途中在山间偶遇樵夫钟子期,子期身为一个砍柴人,竟然听懂了琴声讲述的巍巍高山和洋洋流水,伯牙惊叹不已,与子期结为知音,相约来年再聚。第二年,伯牙来到相约之地,却惊闻子期已因病离世。伯牙带着瑶琴来到子期坟前,一首《高山流水》奏毕,哀叹道:“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遂愤然挑断琴弦,摔碎瑶琴,从此不再弹琴。
《流水》共分为一个引子、九个段落和一个尾声,作品的基本框架与中国传统的“起承转合”创作思路相吻合。起(1~3),旋律低沉、饱满浑厚的引子部分引出作品的主题——清澈飘逸的“流水”;承(4~5),这一段技巧丰富,时而轻抚琴弦,似委婉清泉从山间涌出,时而以滚、拂等手法演奏出时高时低、变幻莫测的旋律,似滔滔江水延绵不绝;转(6~7),用泛音技法演奏出飘逸自由的旋律,似平静水面的旖旎波光;合(8~9),第5、6段的旋律再次呈现,呼应主题,尾声清透的泛音将人们带入充满遐想的意境之中,回味无穷。
2.《二泉映月》——二胡独奏曲
《二泉映月》是二胡演奏作品中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首,创作者是中国民间二胡演奏家阿炳(原名华彦钧)。“二泉”是阿炳当年卖艺的场所——无锡惠山名胜“天下第二泉”。在这首作品中,他仿佛在向人们倾吐内心的苦痛与挣扎,体现了一位饱尝世间冷暖辛酸的盲艺人内心的不平与怨愤。阿炳的运弓时快时慢、时强时弱,仿佛是复杂心情的表露,书写了一个生活艰难却又与命运抗争的悲凉故事。
作品由引子、六个段落、尾声构成。乐曲的引子部分非常短小,似是故事前的一声叹息。主题前半部分音区较低,旋律平稳,后半部分旋律和节奏产生丰富变化,情绪对比强烈。另外五个段落以第一段中的主题为基础进行变奏,层次复杂。
这首作品在世界乐坛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尤其是中国艺术家的演奏,更是把这首曲子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3.《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曲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深受中国百姓喜爱的民族管弦乐曲。这部作品原是一首明清时期的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直到1925年由中国著名民乐作曲家柳尧章和郑觐文合作改编为民乐合奏曲,更名为《春江花月夜》,一直沿用至今。经过数代人的传承,作品最初所表达的离愁别绪和落寞之情逐渐演变为对良辰美景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迷人夜色和宁静悠远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