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大鼓(京音大鼓)是怎样逐渐发展而成的?
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属于鼓词类的曲艺音乐。京韵大鼓发源于清末的京津冀地区。
民间艺术家刘宝全对传入京津地区的河北木板大鼓进行了改进,以北京语音声调作为说唱的标准,又先后吸收了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部分唱腔,创造了新的腔调,专攻短曲,京韵大鼓由此问世。因此被称为“鼓王”的刘宝全先生一直被认为是京韵大鼓的代表人物。
京韵大鼓在流传的过程中还曾经出现过不少的名字,比如当时在北京称为“京调大鼓”、“小口大鼓”、“音韵大鼓”,在天津则被称为“卫调大鼓”和“文武大鼓”。直到1946年,北京成立曲艺公会后,“京韵大鼓”之名才最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