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在史学中有什么地位?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在清乾隆朝时期,由皇帝钦定命名为“二十四史”,定名后,被合刻在一起出版,流传至今。
《史记》由西汉司马迁编写,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终于汉武帝太初年间,记录了大约3000年的历史,该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汉书》作者是东汉班固,记事起于汉高祖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历时229年。
《后汉书》所载之事自东汉光武帝到献帝,共195年的历史。其中主体部分的纪、传九十卷,由南朝宋范晔编撰;志三十卷,由晋代司马彪编撰。
《三国志》含《魏志》、《蜀志》和《吴志》三部分,作者是晋代陈寿。
《晋书》为唐代房玄龄等所编撰,记载了从司马懿到东晋恭帝时的历史。
《宋书》由南朝梁沈约编写,讲述了公元420—479年间刘宋的历史。
《南齐书》是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载南齐24年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中唯一一部由前朝帝王子孙来编修前朝历史的作品。
《梁书》、《陈书》的作者均为唐代的姚思廉,《梁书》时间起讫为公元502年至557年,《陈书》时间起讫为公元557年至589年。《梁书》、《陈书》是现存记载梁、陈两代较为原始的史书。
《魏书》是北齐魏收撰写,记载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史事。
《北齐书》是唐代李百药编,记载公元534至577年间史事,多用口语,叙述生动。
《周书》是唐代令狐德棻撰写,虽以“周”为题,但实际上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公元581年杨坚代周的共48年的历史。
《隋书》由唐代魏征和长孙无忌主持编修,史料价值很高。
《南史》、《北史》作者是唐代李延寿,《南史》记载了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北史》记载了魏、齐、周、隋四代历史。
《旧唐书》的编著者是后晋刘昫,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朝历史的一部史籍。
《新唐书》的编著者是北宋欧阳修、宋祁等,该书在内容上的贡献是补充了唐代许多新史料。
《旧五代史》是北宋薛居正等编写,五代各自成书,记述详细。
《新五代史》是北宋欧阳修撰写的,是“二十四史”中自唐代以后唯一的私修史书。
《宋史》、《辽史》、《金史》署名作者均为元代脱脱,其中《宋史》是“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元史》是明代宋濂、王袆等人编撰,记载元代十四朝历史。
《明史》是清代张廷玉等人撰写,是“二十四史”中编纂时间最长的一部。
“二十四史”所涉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可谓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