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主要有哪些思想贡献?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不约而同地批判过君主专制。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废专制的“一家之法”,建“天下之法”。顾炎武提出“众治”的主张,指出“亡国”与“亡天下”之别。他认为“亡国”是朝代的更替,“亡天下”则是民族的灭亡,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灭亡。所以他建议兼用分封制和郡县制,以达到分权和集权的平衡,从而限制君权。所以,梁启超把顾炎武的主张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猛烈地批判“孤秦”、“陋宋”,其“孤”、“陋”的原因就在于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置一己私利于天下大利之先。由此王夫之也主张限制君权,“循天下之公” 。
黄、顾、王三位都主张经世致用,如黄宗羲提倡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倡实学,王夫之更是立足对传统文化和西学钻研,主张“天地之化日新” ,他力图摆脱用“理(道德)”来解释历史,力求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运动中去揭示历史规律,从而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他们的相同之处是,都力图摆脱被官方利用的理学的影响,从先秦儒学中寻找根据,如黄宗羲想象的“三代学校”有议政、裁判的作用,顾炎武的“寓封建之意于郡县” 也是如此,而王夫之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六经责我开生面” ,即是儒家传统(或中华文化)让“我”有接续圣人之道、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