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波尔多葡萄酒(红酒)之都的因素与原因之一:近水楼台西班牙
近水楼台西班牙
1850年代,是法国葡萄酒历史上的分水岭。化学家让·安托万·沙普塔(Jean-Antoine Chaptal)发现加糖能提升酒精度,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揭示了糖转换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原理,现代葡萄酒之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研究明白了酵母菌发酵的本质,现代酿酒学之父埃米尔·裴诺(Emile Peynaud)推广苹果酸乳酸发酵以及重要的酿酒理念——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科学家们提供了理论依据,葡萄酒正式成为了一门学科,法国葡萄酒率先完成了华丽转身,走上了现代化之路。以波尔多为起点,葡萄酒步入了黄金发展时期,这其中最先受益的,就是近邻西班牙。
西班牙的葡萄酒历史很悠久,但却远没有法兰西那般辉煌,直到19世纪中叶,这里的葡萄酒生产仍然很粗放,很多地方仍然采用脚踩葡萄压榨,酿出的酒寡淡无味,大多装在兽皮中,那味道外地人绝对吃不消。早在1787年,里奥哈与波尔多就曾有过交集,牧师昆塔诺(Manuel Quintano)从波尔多引进橡木桶,打造了首款经橡木桶陈年的里奥哈。遗憾的是,由于拿破仑战争和本地人的反对,里奥哈的现代化进程并未成功,这一停滞就是半个世纪。1844年,莫瑞塔(Murrieta)侯爵不堪忍受家乡难以下咽的葡萄酒,他去波尔多学习四年之后引入了法国的酿酒技术,并从波尔多购买了大量橡木桶,开始了里奥哈酿酒史上重要的技术革新。莫瑞塔并不孤单,1850年,里斯卡侯爵(Marques de Riscal)从波尔多带回葡萄苗和橡木桶,并聘请波尔多酿酒师,他还参照波尔多城堡建造自己的酒庄。两个侯爵都想超越波尔多,酒在橡木桶中陈年再陈年,酒中混合着果香及明显的橡木桶香气,这成为了日后里奥哈鲜明的风格。
19世纪下半叶,波尔多遭遇了严重的危机,白粉病、霜霉病、根瘤蚜虫,一波接一波的打击让法国葡萄酒几乎全面停产,波尔多的酒商们不得不寻找替代品,历史的机遇落在了里奥哈的头上。波尔多人南下里奥哈,带去了资金、技术和人才,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里奥哈的葡萄酒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法兰西,再贴上波尔多的标签卖到世界各地,里奥哈被称为“西班牙的波尔多”。西班牙人并非一味模仿波尔多,有些酒庄标新立异,贝加西西里亚酒庄在1864年与拉菲酒庄合作,采用来自波尔多的苗木和品种,共同孕育了被誉为“西班牙酒王”的尤尼科(Vega Sicilia Unico)。如今的里奥哈大放异彩,已是世界葡萄酒版图中的一个明星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