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学和私学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官学与私学以春秋时期为界,春秋之前“学在官府”,之后才开始“学术下移”。但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教育的目的都是传播思想和文化,培养人才,发展学术,官学和私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古代,官学和私学是相对存在的。官学由国家主办,经费开支由各级政府承担,有固定的教学场所,是传授管理国家经验、培养治国人才的场所,备受历代统治者重视。它实行学在官府的集中办学方针,因此,学生身份多为贵族或统治者子孙。
官学的教育目的,是按一定方向培养一定规格的人才,是为政治服务的。教学内容主要限于传统的“六艺”。而私学倡导“学术下移”,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受教自由。私学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流动,制度不够规范,但是政教分设,官师分离,思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