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
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字叫悉达多(S. Siddhārtha),姓乔达摩(S. Gau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所以人们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父亲是净饭王(Suddhodana),母亲叫摩耶(Māyā),他们多年未生育。据说,一天夜里,摩耶梦到一头六牙白象王飞入自己的怀中,后来便有了身孕。印度有回娘家生孩子的习俗,在回家途中,路过蓝毗尼花园(Lumbinī),摩耶夫人停下来休息,她伸手去摘一支无忧树枝时,从其右肋生下了悉达多。悉达多一出生就能走路,相传他走了七步,每一步都踩出一朵莲花。然后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悉达多出生不久摩耶夫人就去世了。释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阇波提夫人(Prājapati)养育的。悉达多天资聪慧,知识广博,又是一个骑射击剑的能手。他父亲希望他建功立业,继承王位,成为一个“转轮王”。他16岁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妻,生活幸福美满。可后来他在一次外出旅行时,见到了人类老、病、死的三种状态。他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在他19岁的一个夜晚,他悄悄出走,去寻找答案。
悉达多出宫后,尝试了世间所有的修行方式,却没有找到答案。他走到尼连禅河中洗去尘垢,有位牧羊女看到他晕倒,便用羊乳喂他,使他恢复了体力。在毕钵罗树下,他发誓:“我今如不证到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 经过48天的冥思苦想,他终于在一天夜里获得了彻底的觉悟,那年他30岁。
佛陀认识到过去、现在、未来是相互关联的三个阶段,时间只是当下一念。他觉悟到世间的烦恼、不如意都是假的,一切皆为虚妄。世人不能释然生死,是“我执”在作祟。明白了这一点,当下就能得到大解脱,获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