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波尔多葡萄酒(红酒)之都的因素与原因之一:朝气蓬勃的智利
朝气蓬勃的智利
智利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传教士葡萄(Mission在智利被称为Pais)在1540年代被西班牙传教士带到这里,今天的智利葡萄酒根深蒂固地受着波尔多的影响,智利和西班牙的明星品种都来自波尔多。
奥查加维亚(Silestre Ochagavia Echazarreta)是智利葡萄酒的奠基人,1851年,他从波尔多买来葡萄苗木,包括品丽珠、赤霞珠、马尔贝克、赛美蓉、长相思,并慷慨地提供苗木给同行,受益者基本都成为了今天的大名庄。19世纪下半叶,法国的根瘤蚜虫爆发,法国从业者来到南美寻找新契机,波尔多的经验和技术自此主导了智利葡萄酒行业一个多世纪的发展。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南美洲政治动荡,民不聊生,处于魔幻现实中的智利葡萄酒也陷入了长期低迷。
Los(Almaviva)。波尔多的名庄木桐和美国的罗伯特·蒙大菲合作了作品一号(Opus One),蒙大菲又在智利与伊拉苏(Errázuriz)合作出品了桑雅(Sena),这款两大豪门的创造一经问世,就被认为是智利酒的最高代表。
今天的智利酒重新绽放光芒,波尔多的精神也在此扎根,先有拉菲1988年收购巴斯克酒庄(VinaVascos),后有木桐与智利干露酒庄(Concha y Toro)合作创造了大名鼎鼎的活灵魂
波尔多的古老品种佳美娜(Carmenere)在法国几乎销声匿迹,但却成了智利葡萄酒的名片。智利人曾经一直将其当作梅洛,法国人帮忙鉴定了DNA,又将其从智利引种回来进行种质资源的保护,这个礼尚往来的故事,智利人和法国人应该彼此道声感谢。
2004年,伊拉苏酒庄在柏林组织了一场对抗世界名庄酒的品鉴会,法国名庄酒成了这场比赛的输家,智利人由此爱上了这种营销方式,每年在世界各地上演相似的剧情,波尔多的名庄酒虽然屡次躺着中枪,但同时也证明了波尔多依然是葡萄酒世界的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