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同中之异在哪里?
先秦儒家和法家虽然都产生于社会动荡不安、四分五裂的春秋战国时期,目的也都是想维持社会的稳定,但是儒家与法家的思想观点并不相同。
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其思想可以概括为“三治”,即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的礼治,就是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儒家的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的人治,就是关注人的个性,培养人的是非观与同情心,重视人的道德发展。
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法治。法家认为不仅治理乱世要用重典,就是治理太平社会也同样需要法,主张在犯法量刑上“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在哲学上,法家尊重客观事实,坚持历史发展,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他们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是其法治理论的哲学支点。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永远行得通的基本法则,应根据当今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他还认为人的一切道德、情感、行为都取决于对自己是否有利。韩非子主张用赏罚来加强管理,用严刑重罚来治国,主张法、术、势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