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对中国农业有哪些贡献?
翻开中国古代科技史,农业科技是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一个分支。如果说在古代农学发展史上,要找出一部最有代表性的农学著作,那么《齐民要术》无疑是首选。《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科学家贾思勰集其一生心血所完成的科学巨著,是我国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其中所蕴含的传统农业技术、农业思想、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律乃至农耕文化博大精深,在体例结构上也成为中国古代农书、农学体系的奠基之作。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东魏武定二年(544)左右。全书分为十卷,计九十二篇,正文大约七万字,注释四万多字;《自序》和《杂说》置于书前。书中引用前人著作近200种,积累并记载的农谚有三十多条。全书系统介绍了粮食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各种经济林木的栽培,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疾病的防治,以及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等。另外,书前的《自序》之中还引述了历代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典型事例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用以彰显农学的重要价值。多数学者认为,《杂说》部分是后人之作的可能性较大。
《齐民要术》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中堪称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农业科学体系,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治荒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所引《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汉晋重要农书现已失传,因此在科学资料的保存与传承上,《齐民要术》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