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天文学与政治有何关系?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现代有很大不同,不仅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有浓重的政治色彩。这体现在天文学始终受控并服务于皇权,统治者把天文观象用于占卜皇权盛衰、国家兴亡和自然灾害,因此,有学者称之为“政治天文学”。这与统治阶级奉为圭臬的“君权神授”理论一脉相承。
战国时代,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中就提出要按天道法则行事。天道之法就是“月令”,其他所有的事物,包括气候、物候、历数、礼仪、祭祀等,都依据天象确定。天子所为,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规定的方式和程序,循礼举行祭祀;臣民则做好相关生产、宗教和社会活动。这种以天文历法为基础的“月令”行为,实际上是把“敬天”的宗教和“通天”的巫术做了社会化的处理。其目的是要确定“君权神授”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