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成就了波尔多葡萄酒(红酒)之都:史上最强离婚案
提起葡萄酒,中国消费者势必会想到法国,而大家最熟悉的法国葡萄酒莫过于波尔多。波尔多的葡萄酒历经两千年的发展,能有今天的地位,历史机遇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很多大事件、大人物都影响过波尔多的葡萄酒,比如史上最强的离婚案、耗时最长的战争、打仗最弱的国王、飞翔的荷兰人、最伟大的科学家……本节就来谈谈是谁成就了波尔多。
史上最强离婚案
12世纪以前的波尔多葡萄酒并没有什么名气,最关键的转折点要追溯到史上最强的一桩离婚案,这次离婚的主角是阿基坦的埃莉诺(Eleanor of Aquitaine)公主。阿基坦公国是法国西南部很有势力的公国,公国的首府就是波尔多。阿基坦公爵没有儿子,他死后由埃莉诺公主继承了公国,这就意味着谁若娶了埃莉诺谁就将继承阿基坦公国的领土和财富。政治联姻考虑的都是实际利益,娶个丑八怪都无所谓,何况埃莉诺年轻又颇有姿色,各国的王公贵族都虎视眈眈。
法国的路易七世最终娶到了埃莉诺公主,阿基坦公国也作为嫁妆送给了法兰西。埃莉诺继承的土地比法国王室的土地还要大,法兰克人的领地骤然扩大了一倍多。路易七世是老国王的次子,按照萨利克继承法,必须由长子继承王位和财产,作为二儿子的路易从小就生活在皇家修道院里,沉默寡言的他立志献身基督,对江山美人不闻不问,准备在修道院终了一生。但事与愿违,他的太子哥哥短命夭亡,路易很不情愿地继承了王位,又很不情愿地娶了一位美女王后。
埃莉诺是在文化开放的南方长大的,受游吟诗人、宫廷文化熏陶很深,身边总是围绕着很多异性朋友和追求者,因为成长背景的差异,路易与埃莉诺的婚后生活并不和谐,对于男女之事,路易七世总认为是罪恶,每次和皇后同房都是一副赴刑场的样子,先是祷告赎罪,说行房仅仅是为传宗接代云云,事后还要再次向上帝忏悔。埃莉诺生性活泼,感觉自己没有受到一个公主应有的尊重,路易七世的这样的行事作风让埃莉诺极其郁闷。
百无聊赖的宫廷生活过了数年,埃莉诺只给路易生了个女儿,俩人过得都不痛快,当埃莉诺听说丈夫要去耶路撒冷东征的消息时,她难得地为丈夫兴奋了一回。路易七世之所以扛起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大旗,绝非他骁勇善战,他是为了顺从上帝的旨意去“解救”圣地。身为阿基坦公国的主人,埃莉诺一呼百应,一大批游吟诗人和骑士前呼后拥跟随出征。
到了圣地,埃莉诺碰到安条克公国的国王雷蒙德,此人是埃莉诺的老朋友,论辈分是埃莉诺的叔叔。他乡遇故知让埃莉诺满心欢喜,而且她这个叔叔比丈夫有情趣得多,两人过从甚密,以至于闹出圣地人人皆知的绯闻,这让路易国王很没面子。在作战思路上,路易七世与情敌雷蒙德不一致,此时的埃莉诺站在了雷蒙德一边,路易七世气得不行,派人绑了一心向着雷蒙德的妻子,不准埃莉诺再见她这位“叔叔”。
在路易的带领下,十字军惨败给穆斯林,第二次东征无功而返。当基督世界开始指责这次毫无成果的东征时,埃莉诺成了替罪羊,大家纷纷往这个女人身上泼脏水,说她败坏军纪、勾结敌人,甚至还造谣说她和萨拉丁有私情等等,埃莉诺的名声越来越坏。雷蒙德不幸在战斗中丧生,他的头颅被当作战利品送到巴格达的哈里发手上,埃莉诺得知后伤心欲绝,她坚决要离开路易七世,不过路易没同意,因为此时埃莉诺正有孕在身,路易正盼着小皇子降生呢。几个月后,埃莉诺生下了第二个孩子,这次又是个女儿,当埃莉诺再次提出离婚时,心灰意冷的路易同意了。天主教的世界里,从来没有离婚的先例,更何况是国王和王后,当时欧洲最有权势的人——西多会的领袖圣·伯纳德(Saint Bernardof Clairvaux)从中调解也没拦住,两位坚持分手,于是就有了这桩划时代的离婚案。
埃莉诺和路易的婚姻生活维系了十几年,她离婚时已经29岁“高龄”了,但她很快就又嫁人了,第二任老公才18岁,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金雀花王朝的第一任国王——亨利二世。亨利二世威武帅气,埃莉诺成熟妩媚,两人一见钟情,埃莉诺从离婚到结婚仅仅相隔6周。婚后不到两年,亨利二世便继承了父亲的英国王位,并通过母亲一系继承了诺曼底公国,再加上他娶了埃莉诺而掌管了阿基坦公国,一跃成为欧洲最有权势的国王。英国皇室徽章的三只狮子就象征着这三大块领地,这也是英格兰球队被叫作“三狮军团”的来历。
路易七世因离婚而丢掉了阿基坦公国,肠子都悔青了,更可气的是,埃莉诺只给路易留下两个女儿,但嫁给亨利二世之后便接二连三地生了八个孩子,三个公主嫁到欧洲各国王室,儿子们当中有两个当了英国国王。埃莉诺就是那个时代欧洲的老祖母,她是唯一做过英法两国王后的女人,埃莉诺的离婚和改嫁是波尔多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转折。
对于英国人来说,阿基坦公国是块海外飞地,语言、文化与英国大相径庭,如何管理是个很大的问题,亨利二世觉得必须把两地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才行,而最好的纽带,就是葡萄酒贸易。英国人此前对波尔多的酒一无所知,他们当时只喝来自诺曼底的葡萄酒。亨利二世下令开放英国市场,并且给予极大的关税优惠,事实证明,这个思路非常奏效,贸易往来变得频繁,波尔多的酒商数量迅速增加,商船载着一桶桶的波尔多酒运往伦敦等地,为波尔多酒在英国的流行和繁荣打下了基础。英国人把波尔多葡萄酒称为“Claret”,意思是淡红色,那时的酒不像今天的酒颜色这么深,品质也逊色很多,
基本都得在当年喝掉,不能久存,更没有什么年份概念。十四世纪以后,波尔多酒商中的英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在波尔多定居置业,建起了各式各样的城堡酒庄,形成了最早的资产阶级。在此后的几百年里,英国一直是波尔多最大的客户,直到今天,伦敦仍然是全球葡萄酒交易的中心,这一切都是拜波尔多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