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伐纣,后又辅佐武王之子成王治理国家,功绩显赫。史书载“周公制礼作乐”,是指周公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全面革新,将上古至殷商的礼乐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涉及饮食、起居、丧葬、祭祀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畿服制、法制、乐制、爵谥制等,目的是规范人们的行为。其中以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最为重要。这一严格的礼仪制度,确定了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保持了宗族的凝聚力,并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周公还制作了讲究和谐的“乐”。“乐”以舞和乐的形式颂神娱神,是一种原始宗教仪式。经过周公的制作,“乐”已经超越了音乐,带有浓厚的社会色彩。如祀天神时,“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时,“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天子祭祖用《雍》,士大夫则不能用。
礼乐文化威仪有序,教人修身养性,谦和有礼。春秋时,周礼开始衰微。经孔子、孟子承前启后,创建以礼乐仁义为核心的儒学。到汉代以后,礼乐文明转变为维持社会秩序的机制。礼的基本原则,如亲亲、尊尊、长长和男女有别,以及所包含的仁爱精神与正义原则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