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五礼”指什么意思?
“五礼”指古代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类礼仪。吉礼主要是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的典礼。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感恩上天哺育。祭地是感恩大地生长万物,祈求农作物的丰收,祭祀对象有山林川泽等。祭人鬼主要是先王、先祖。
凶礼是与凶丧、灾难有关的礼节,包括丧礼、荒礼、吊礼、襘礼、恤礼。丧礼即服丧的礼节。荒礼是对遭遇饥馑疫疠等表示同情的礼节。吊礼是吊唁慰问的礼节。襘礼是盟主国会合诸国,筹集财货,帮助受敌国侵犯之国的礼节。恤礼是对受外侮或内乱进行援助的礼节。
军礼有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嘉礼有婚冠之礼、饮食之礼、燕饮之礼、贺庆之礼等,后来的帝王登极、立储册封等,也属嘉礼。
这五礼包含了国家祭祀、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礼节,也包括了人生历程的冠、婚、丧、葬等礼仪,内容广泛。这些繁多的礼节,体现古代中华民族的尚礼精神,使人们在表达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与家族、亲友、君臣的交际,以及在喜庆、灾祸、丧葬时的情感,有了具体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