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把《易传》十篇又称为“十翼”?
《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和发挥。《易经》文风比较简朴,专门用来演卦预测吉凶;《易传》的文风就比较抽象,已经不是用来占卜了,而是通过解释《易经》中的卦象来阐发宇宙、社会、人生的道理了。
《易传》共分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易经》的成书时间比较古老,不容易读懂,只能借助《易传》。如果说《易经》是教科书,《易传》就是这本教材的辅导工具书。所以,《易传》的十篇又称之为“十翼”。要想读懂《易经》,必须依靠《易传》提供的这十个“翅膀”。
据说孔子读《易经》,颇有心得,遂将自己的读书笔记汇编成册,定名为《易传》,以区别于《易经》。也有人认为《易传》形成于战国时代,因为从内容风格上看,《易传》和《论语》差的太多,很难想象是出自孔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