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称赞哪部书“学后可以无大过”?
对孔子来说,看到《易经》估计很容易。正如李学勤先生所言:“《周易》经文当时为列国所俱有。”这不难理解,《易经》是一本占卜的书,自然随处可见。而《易象》作为周王室王天下的治国之宝,一向藏之秘府,孔子不得而见,所以才“耿耿于怀”。由于机缘巧合,孔子有幸读到的《易》,是《易象》,并非《易经》。正因为此,孔子才有了“述周公之训”、“复周公之礼”的志向。
《论语》:“子曰:五十以学《易》,则可以无大过矣。”为什么《易》这样一本占卜的书,孔子却说读了以后不会犯大的错误(“大过”)了呢?这是因为孔子晚年读到的是“演德”的《易象》,而非占卜之《易经》。孔子正是看到了《易象》,才领悟到了如何在不同的境遇下修德,当然也就会“无大过”了。
正因为此,孔子研习《易》理,走的是文王、周公“演德”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