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是孔子撰写的呢?
《易传》是一部解释、发挥《易经》的著作。然而,《易经》作为一部卜筮之书,在形式上沿袭了夏之《连山》、殷之《归藏》的形式,以卦、爻辞为基础预测人事吉凶祸福,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活动。《易传》则作为一部解经的著作,好似是借助《易经》卦、爻辞符号系统从而有了自己系统思想体系的哲学著作。在思路上走的是孔子“演德”的路线。在《易传》中,孔子语焉未详的阴阳、刚柔、上下有了明朗的展示。
既然《易传》走的是孔子“演德”的路子,后来也被奉为儒家经典,那么,《易传》是否出自圣人孔子的手笔呢?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赞同的是李镜池的说法:“到了秦汉,出现了伪托孔子作的《易传》七种十篇,这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生们私相传授之作,打着说《易》的牌子,暗地里批评秦始皇严刑峻法。”《易传》写于秦亡之前,作者们对焚书坑儒心存余悸,不敢透漏真实姓名,后儒不明就里,遂认定为孔子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