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三乐”“三愆”分别指什么意思?
《论语·季氏》载,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位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应该对三件事情加以警惕和戒备:年轻的时候,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迷恋女色;等到壮年的时候,体魄强壮,精力旺盛,不能争胜头号强;老年,身心逐步疲惫衰弱,不能贪得无厌。在这里,孔子提出了按少年、壮年、老年三阶段进行养生的理论。
此外,孔子还有关于三乐、三愆的观点。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曰:“俟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