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为何不热衷于恢复周礼?
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是因为他生活在春秋末年,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所以才对“周礼”有着那么一种“斩不断、理还乱”的回忆和追念。
墨子则是出生在宋国一个以木工为谋生手段的手工业者家庭。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处工就官府”的社会,即工匠处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隶属和服务于官府,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经常被人称作“布衣之人”或“贱人”。
墨子的出身不可能与孔子相比,所以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并不是改造人性、恢复周礼这些似乎是只有吃饱了饭无事可做以后才会思考的问题,而是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中人民的苦难,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吃饱肚子的事情。墨子讲究实用主义,以对现实是有用还是无用、有利还是无利,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并认为,一切不能落实到现实操作上的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