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李杜”是明代李开先对元代散曲家乔吉和张可久的并称。
乔吉(1280?—1345),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太原人,流寓杭州。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说他“美姿容,善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又作吊词云:
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
从中大略可见他的为人。剧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诗酒扬州梦》、《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玉箫女两世姻缘》三种传世。
乔吉现存杂剧作品都是写爱情、婚姻故事的。乔吉的散曲创作成就高于杂剧,明、清人都把他与张可久相提并论。在他的散曲中可以看到他客居异乡、穷愁潦倒的生活经历,作品大多写他啸傲山水、寄情声色诗酒,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思想。他的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有小令二百余首,套曲十一首。散曲有《文湖州集词》一卷,李开先所辑《乔梦符小令》一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此外,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中著录有《惺惺老人乐府》一卷,可惜已散佚。他的散曲以婉丽见长,精于音律,工于锤炼,喜欢引用或融化前人诗句,与张可久的风格相近。不同的是,乔吉的风格更为奇巧俊丽,还不避俗言俚语,具有雅俗兼备的特色。
张可久(1270?—1348?),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据《尧山堂外纪》);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璧”,与张养浩合称“二张”。
张可久存世作品有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曲九首,是元代传世散曲最多的作家,占现存全元散曲的五分之一。其个人作品占朝代作品总量的比例之高,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元代作家中,有散曲集传世的只有张养浩、乔吉和张可久三人,但其他两人都是在临死前或死后才刊行于世,而张可久不仅在元代已有四本散曲集传世(钟嗣成《录鬼簿》记载,“有《今乐府》盛行于世,又有《吴盐》、《苏堤渔唱》”,另有胡存善编《小山乐府》),在元曲选集《阳春白雪》和《乐府群英》中,张可久入选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这说明他的作品在元代已获得了广泛的欢迎,甚至连元武宗在皇宫赏月时也令宫女传唱他的散曲。散曲集有《小山乐府》、《张小山小令》、《张小山北曲联乐府》等。张可久的散曲作品风格多样,或咏自然风光,或述颓放生活,或为酬作,或写闺情,是元代散曲中“清丽派”的代表作家。元散曲前期创作崇尚自然真率,后期则追求清丽雅正。张可久的创作实践在曲风转变中有承上启下之功,其散曲在后期被视为典范。
明朝的朱权在其《太和正音谱》中称张可久为“词林之宗匠”,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明李开先则称“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所评不可谓不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