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状元”马致远在这首著名的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中用寥寥二十八字就描绘了一幅苍凉的深秋落日图。前三句连用九个名词共同烘托出一个萧瑟的意境,在“夕阳西下”的背景下,主人公出场了,一位牵着瘦马的游子此刻无家可归,羁旅天涯茫然无依的彷徨油然而生,于是发出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深深悲叹!这首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小令因此为马致远赢得了“秋思之祖”(周德清《中原音韵》)的美名。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此曲也有“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的确当评价。另外,马致远还作有套曲《双调夜行船·秋思》,在故作潇洒的隐逸姿态下表达了失意文人的绝望以及愤世嫉俗之情。
年轻时的马致远有青云之志,在度过了二十余载失意的生活后离开大都,而后在江浙一带当过几年小官。终因看不惯官场的腐败和黑暗,下定决心归隐。晚年曾作诗说“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效仿陶渊明。马致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是一位多才亦多产的作家,另外还是梨园领袖。马致远的散曲最能代表其成就,题材内容多涉及写景咏物、羁旅行役、叹世归隐、男女恋情等,如《寿阳曲·远浦归帆》就是一首表现傍晚渔村和平宁静氛围的写景小令,《夜行船·秋思》是其叹世归隐主题中的佼佼者,《寿阳曲》调中也存在不少言情小令。马致远的散曲与关汉卿散曲散发着浓厚的世俗情趣不同,多带有传统文人气息,其曲作意境深沉、情感淋漓恣肆、语言飘逸宏丽,雅俗拿捏得当,无愧为元代散曲中豪放派的代表。
马致远的杂剧也不乏上乘之作,如著名的《汉宫秋》就以历史上昭君出塞的故事为题材翻改而成,并以深秋萧瑟悲凉的意境作为全剧的背景,在君臣、民族等之间的矛盾冲突中着重抒写了家国衰败之痛和困惑、悲凉的人生感受,尤其虚构了一位空有万岁之名却无法支配自己命运、内心充满悲凉和哀伤的汉元帝形象。幽深的宫殿完美地烘托了他落寞的心境,他只不过是有着普通人一样的情感追求和愿望。明代臧懋循将马致远的《汉宫秋》置于《元曲选》之首。
马致远悲剧的一生是元代失意文人共有的命运,但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做到几近于陶渊明的潇洒和雅致。归隐后又觉得隐居并非想象中那般美好,于是就发出了“无也闲愁,有也闲愁。有无间闲的白头”(《双调·行香子》)深沉的无奈。晚年迷恋于宗教的他,曾一度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