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号称词的“中兴”时代,其重要标志就是当时词坛上词人云集,高才辈出,流派纷呈,如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等此伏彼起,一直占据着清代词坛的中心和制高点。
阳羡词派的开山作家是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他的父亲陈贞慧在明末以气节著称。陈维崧早年生活较优裕,词也多风月旖旎之作。中年之后,落拓不羁,词风转向豪放。他学识鸿富,才气纵横,长调小令,都颇擅长。使用过的词调,计四百六十种,创作的词大约有一千八百多首。无论采用词调之多,还是创作词作之丰富,历代没有一个人能够赶得上他。他的词模仿苏轼和辛弃疾,风格尤其近于辛弃疾,高语豪歌,雄浑苍凉。过于前人之处尤在于,前人表现豪放的情怀,多用长调词;而陈维崧长短并用,且能在极短的小令中表现豪壮之情,而又使人不觉其粗率。风格与陈维崧近似,同属于阳羡派的较有名的词人有任绳隗、徐喈凤、万树等。
浙西词派是清代前期最大的词派,在清代词坛上也是影响深远的流派。其创始者朱彝尊及主要作家都是浙江人,故称。以朱彝尊等为代表的浙西词派顺应太平,以醇正高雅的盛世之音,播扬上下,绵亘康、雍、乾三朝。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精通经学考据,工诗能文,其诗与王士祯齐名。他尤擅长作词;其《曝书亭集》中,收有词集《江湖载酒集》、《静志居琴趣》、《茶烟阁体物集》、《蕃锦集》等四种,计七卷,据今人统计,其词作共有六百多首。在清代诸词家中,也是成果丰硕的一个。朱彝尊的同里词人还有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龚翔麟等,他们同气相求,互相唱和,与朱彝尊合称为浙西六家。龚翔麟曾将各家词作合刻为《浙西六家词》。
常州词派是清代嘉庆以后的重要词派。康熙、乾隆时期,词坛主要为浙西词派所左右。浙西词派标举南宋,推崇姜(夔)、张(炎),一味追求清空醇雅﹐词的内容渐趋空虚、狭窄。到了嘉庆初年,浙西词派的词人更是专在声律格调上着力,常州词人张惠言欲挽此颓风,大声疾呼词与《风》、《骚》同科,主张作词应该强调比兴寄托,批评一些词人的无病呻吟之作,一时和者颇多,蔚然成风,遂有常州词派的兴起。后来又经周济的推阐、发展,这一派在理论上更趋完善,倡导的主张更加切合当时内忧外患、社会急速变化的历史要求,受到很多词人的认可。其影响一直到清末,经久不衰。